假如 你托朋友进行内推,朋友把你的简历放到该公司的HR面前,即使这位HR可能已经收到了几千份简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HR也一定会看一下你的这份简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内推的情况下,HR多少会考虑同事的面子给看一眼。

如果自己投递简历被HR相中,而另一个候选人的简历也被HR相中,那么你们就可能都被通知面试。

假如你们面试表现也相当的话,HR作为绝对理性的一个人,他就要对两个候选人进行全方面的比较分析,并且针对企业招聘需求做重点评估。

然而既然水平相当,自然是难以快速分辨出来谁更合适。且仅仅通过一个面试就想要准确地评估出候选人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强人所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优先选取学历高、名牌大学毕业的候选人的原因。

所以考虑到选择成本,用人的风险等等,HR自然而然会倾向于选择内推人员。毕竟同事的内推就相当于一层背书,选择“熟悉”的人,风险会相对较小。对于我们求职者来说,有内推机会就果断选择内推,没有内推机会就在面试时努力表现自己。

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否获得面试机会,实际上主要在于 人事招募专员是否将我们的简历推荐给部门主管 ,这个过程就是人事从粗选的20份简历中,再精选出8份简历的过程。

精选,跟刚刚第一步粗选的主要甚至唯一区别,则是这个因素“ 目前公司知名度 ”,用到我们口语来说,就是“ 简历中有知名大公司给我背书 ”。

这一步很关键,我们时常接到HR打来的电话,并不是面试通知,而是了解你目前的情况,然后说一句:“ 好的,我会将您的简历推荐给部门,期待进一步沟通! ”

你简历中已经白纸黑字写了你的个人基本信息,这HR为何还打电话来确认下你的目前情况呢?她是没事做,拿我来练手?当然不是,她实际上是在跟你交流的过程中, 来确认下你目前公司的知名度 。

你来自知名公司比如百度 ,这位HR会来确认下你是不是真的在百度上班,然后内心窃喜,接着盯着问你跳槽或者离职的原因。其实不管你说什么原因,她都会帮你推荐上去,因为你目前公司知名。

你来自一般知名度的公司 ,比如有家刚赴美上市就摘牌的咖啡公司,对,叫“瑞信咖啡”还是“瑞兴咖啡”的?她一般也会将你列入精选且后面可能面试的清单,但电话中跟你确认下你目前公司的全名。

你来自某不知名公司 ,比如巢湖精密不锈钢磨具有限公司,或者北京诚信天下律师事务所,要么西安九州包罗万象有限公司,等等,你所在公司哪怕名字里面有“宇宙”二字,别人没听过你,一般就没电话了。

即使打过来 ,也是确认下你这公司是不是真的太小、太不知名,然后电话中猛烈奚落你几句:你行业不符合、你岗位不匹配、你第一学历不够、你怎么还在试用期就跳槽、你不稳定、你也没大公司工作经验、你期望工资这么高......打击到你怀疑人生,但又不会给你往部门主管那里推荐,尽管她挂电话之前告诉你她良心好、会给你推荐。

以上这最后一段,你会觉得HR很谄媚,不对,社会就是如此。这段是对 小公司求职者 遭遇的特写,主要是为了告诉你,求职过程中大公司确实好背书,小公司的你确实少了很多面试机会。具体少了多少呢?按照刚刚简历精选那一步来看, 大概是20%的概率 。现实中比这个比例还要高出不少。

再进一步,往后面求职过程中展开分析,我们见下表。

综合来看,公司知名度在求职中的加权平均值,也就是权重,大概在16.5%上下。这个比例不低了!

我们还记得颜值那张表不?如下。

颜值占比21%,你长相中等,也有个11分,人家颜值逆天接近满分21分,也不过比你高了10分不到。

但你在知名公司则全额得到16.5分,对方没有大公司给她背书,这项就是0分。你多赚了16.5分。

长相是先天无法改变的,公司知名度则是后天可以改变的。人才进了矮矬穷公司,就类似美女嫁给了真的怪兽,比明珠暗投还愚蠢。注意下,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实中的怪兽是不可能变成王子的。

我们尤其在体制外工作的人,你平时的 职业三要素“城市、学历、年限” ,短期都是无法改变的,第四要素 颜值 顶多化个妆去面试,但这个“ 上家知名度 ”你是可以提高的,也就是要跳槽换到知名大公司去上班。

“知名”是什么样的知名度呢?

是在简历精选阶段, 那个初级HR也就是招募专员/助理知道的知名度 ,这大多就是一个大三大四实习生,或者 大专/本科 刚毕业0-3年的学弟学妹,当然以小姑娘为主。 你说一个大四毕业不久的应届学妹,她能知道哪些行业和知名公司?

我告诉你,极其有限,而且大多数可能是以偏概全,她只听过她上学期间以及最近偶尔道听途说的知名公司,除非你的公司是绝对的知名,比如腾讯,比如工商银行,比如宝马汽车。

这里的“知名度”主要讲的是高低程度,不是讲的好坏。

有些比较“坏”的公司,比如中国平安,为何还每年能忽悠那么多人进去上班呢?因为名声大,这就是知名度,今年告诉你他们世界500强排名36,明年告诉你到20名了,学生以及学生思维的人当然非常相信,所以会趋之若鹜。

比如我这篇里也讲了好多家公司,《哪些企业名气大,但却很差?》,他们确实工资低,属于差的公司,但名气大,这些企业的员工跳槽还是容易的,因为很容易获得面试机会。

另外提醒大家的就是,大公司好背书,一般知名度高的公司,都是企业注册时间长的公司,时间长了才能发展成人数多的大公司,这跟“做广告”类似,否则哪来的知名度呢?

你看如上我贴了多次的Offer比较表,其中人数和年数加起来权重是20分,也就是企业知名度占到了20%的比重,跟刚刚求职步骤的要素分析表的16.5%也类似。

不排除你在小众行业内的知名度高的公司,但是没办法,年轻的HR专员可不懂这些,你的面试概率继续偏低。HR是世俗的,也是年轻的,懵懂的,他们更主要是她们,要的是大众明星,小众的她没听过。

倒数第二个表,大家继续保存下,因为有大公司好背书,但 有了上家 这次求职就必定是跳槽,所以改名“ 大公司背书在跳槽中的作用 ”。

有人问“我是应届求职,没有上家怎么办?”你傻了,你的上家就是你的 母校大学 啊。他们中的明星叫做“211”“985”,现在叫双一流,顶级明星叫全国前十甚至北清复交,当然,大多数人叫双非,不是飞机的飞。你能体会出校招时学校的差别,你就可以想象得出,社招时大小公司的鄙视链。

比知名度更有用的叫内推,我们也得注意下其 推荐的力度 。

如果是叔叔阿姨给你安排的工作,或者你表哥堂姐是某公司高管给你介绍的工作,这种入职概率比较高的,就尽量别谈工资,让对方给你安排工资即可。这是 关系最重 的介绍,实际上就是直接安排工作。

可以在求职一开始就请亲友给你安排面试,通过了就去上班,工资不需要谈,谈了也没用,也是安排的。

当然,如果 关系还不到安排的程度 ,比如同学和前同事在里面上班,他们领导招人,但这种入职概率也大于50%甚至接近75%的入职概率,则将这种面试放到最后,也就是在你其他面试或者海投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后,可以考虑这种内部介绍的工作。

这种情况可以谈工资,比现在工资高一点,10-30%即可, 原则是别谈崩了,不能用倒逼法 。

最后, 熟人内推 的,比如我们群友内推,或者你的同学所在公司有对外招聘的岗位,你通过他她投递简历。

这种叫做正宗的内推,同学的作用有限,只是跨过了HR的简历粗选和精选期间那种“你行业不符合”“你岗位不匹配”的刁难。关键是获得面试机会,你要做的就是请这位同学吃个饭即可,红包也行。 这种工作就可以谈工资了,倒逼法可以运用。

记住,你父亲托他的朋友给你安排了甚至是央企的工作,你可别倒逼法谈工资,否则倒逼到父亲回去打你一顿。

其实最后才是重点,内推人跟你的关系越重,这份职位你越要放到某次求职的最后去投递,先看自己能否通过个人能力和渠道即海投找到更好的工作。实在找不到,则通过同学、朋友尤其亲戚、亲人的内推去上班。

我们经常有群友来提问,说找到了123好几个工作,让我帮TA比较下,但是担心一开始请同学内推的那家已经答应下周去上班了,怎么办?其实这就是不懂这个投递顺序, 内推的岗位把握性较大,入职成功率较高,所以才放到最后去保底 。这是战略,更是策略。

关系最重的就是“安排你去上班”,这种当然是不好谈工资的,也不容易离职,还欠着人情。总之,都有利弊。

所以记住, 亲友内推的职位,放到最后再去投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