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新校区已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教融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简称“成都学院”)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二级学院,以硕博研究生培养为主,传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办学理念,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究型学院,也是除主校区外,学生人数最多、开设课程最多、学科最齐备的国科大京外科教融合学院。

2019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项目在成都启动建设。成都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三方共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牵头承办,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联合承办,选址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鹿溪河畔,毗邻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校园占地260余亩。

成都学院专业设置涵盖了“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门类和研究领域,重点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资源环境、微电子等领域设置光电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生命健康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专业学院。

成都学院目前有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含联合培养),设立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力争今后五年,学院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毕业生一千余名,在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全国输送高素质人才。

据悉,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将开启中国科学院大学(主校区)和成都学院集中课程教学,以及在系统单位科研实践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在一体化园区的优势下,学生只需在京集中学习半年后,便可提早加入课题或项目组,增加了与导师交流互动的机会,更快地进入科研角色,也为论文写作预留了更多准备时间。

新校区投入使用后,紧接着将迎来2023年硕士生秋季学期入学,目前相关课程已初步落实。教师队伍由“成都分院系统单位+国科大+成都地区高校”组成,现已确认的任课教师总计140位,其中成都分院系统单位教师95位,国科大校本部教师26位,成都地区其他高校及科研单位教师19位。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课、公共选修课和部分专业课(平均3门课/专业),首次初步设置了52门专业课和9门公共课(必修+选修)。

成都学院实行首席教授制,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的教学大纲,对拟任授课教师进行试讲、培训、督导以及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其中试讲的评审组成员均由四川省内其他高校的专业教师担任,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水平以及课堂表现等。授课教师上岗后,学院组织成立的督导专家组,将会不定期随堂听课,对教师教学质量作持续评估。

科教融合是中国科学院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中国科学院也在进一步探索打造科学院科教融合的3.0版。成都学院正式投入使用后,将积极整合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科教资源,投入使用智慧化、标准化的教室、体育馆、学生食堂和公寓,对校内教师考核、课程设计、后勤保障等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使得学院的建设运行更加符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


关键词: